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 
冬季养生防病知识
2012-12-26 08:07:10 来源: 作者: 浏览: 次 评论: 0

“立冬”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,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,是进入冬季的标志。中医认为:早睡晚起,日出而作,保证充足的睡眠,有利于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。而衣着过少过薄、室温过低极易感冒又耗阳气;反之,衣着过多过厚,室温过高则阳气不得潜藏,寒邪易于侵入,人体将会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。所以,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“养藏”,即所谓的“万类深藏,君子固密”。
    冬季当养肾。中医认为肾含真阴和真阳,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,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养。肾阴为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,肾阳则是活动的基本动力;肾阴是肾阳的物质基础,肾阳是肾阴的功能表现。人生于天地之间,禀受阴阳之气,体内阴阳变化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紧密相随。冬在五脏应肾,而体之阴阳根之于肾,因此冬季摄生的重点是调摄肾之阴阳。“肾者主蛰,封藏之本”,因而冬季养肾必须慎防房事,保护住精血。正如《黄帝内经》中说的那样: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瘟。”
   “肾”最伤不起。冬天天气寒冷,寒与肾相应,最易伤害肾的阳气。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,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、易感风寒、夜尿频多、阳痿遗精等疾病;另外,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,肾阴不足,则咽干口燥,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。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。
  养“水”就是养肾。肾在五行中属“水”,明代大医家张景岳指出:“以冬寒之气养肾”。也就是说冬天气候由凉转寒,于是人体要让肾气变得旺盛来适应这一变化,不论是新陈代谢速度降低,还是精神萎靡都是因为消耗肾气,使肾水偏虚,因此冬季对肾的养护都要围绕一个“水”字,以滋养肾水为保健原则。肾阴是一身阴液的根本,阴液对人体起滋养濡润作用。肾虚便会水亏,人体得不到阴液的滋润,便会表现出类似上火的症状,诸如口干舌燥、五心(两个手心、两个脚心、一个心口)烦热、两颧发红、口唇红赤、盗汗(多发生于午后和晚上)、大便干结、小便短赤等肾阴虚的表现。由于肾“主骨生髓”,肾阴不足,脑髓便得不到濡养,就会出现失眠健忘、头昏耳鸣的问题。
    在饮食方面,饮食应以滋阴潜阳、增加热量为主。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,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。平常有燥热、手脚心发热等阴虚症状的人,吃凉性的鸭肉、兔肉、山药,能起到补虚的作用。阳虚畏寒体质之人,羊肉、大豆、核桃、韭菜、栗子、狗肉、牛肉、大枣、枸杞等均是适宜食物。同时,进补时,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,最好先做引补,就是服用一些平和补品以增强体质。除防寒和进补外,多晒太阳,加强身体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,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、减少疾病。参保学生还可以在校医院口服中药调理身体,医疗费用享受医保优惠。

Tags: 责任编辑: houqin
关闭】 【 返回顶部
上一篇校园卡使用手册 下一篇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图片主题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